检索关键字搜索:
长江师范学院纪检监察室>>正文

“三公”经费压减,党员干部该注意哪些问题?

信息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:2020-06-23


中央三公经费预算今年又降了,幅度还不小。

本周,在财政部官网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,102个中央部门晒出了自家预算。单看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块:

民政部,预算505.96万元,比2019 年压减39.37%

海关总署,预算48,162.43万元,压减 22.35%

退役军人事务部,预算253.56万元,压减62.98%

国家药监局,预算562.55万元,压减46.2%

共青团中央,预算446.30万元,压减61.88%……

这么大幅度的压缩,对相关的党员干部来说,意味着什么?

直接意味着,公务出国(境)、公务接待、公务用车这三块,花钱必须更谨慎。自己的日常工作要是涉及这三块,一定把各种制度研究清楚了再去花钱。比如,公务接待有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,公务用车有《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》《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》,公务出国(境)有《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》《用公款出国(境)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》等等。各单位、各部门还有自己的细化规定。

这一整套制度体系,都是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完善起来的,针对性很强,三公里吃、住、行各个环节的钱怎么花,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
有人会想,制度再严密也是死的,人再受约束也是活的,总有漏洞可钻吧?

如果这种侥幸有用,每年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而被查处了。

三公经费从2010年到2018年八连降,2019年预算又降,今年还降,连年瘦身成功,什么原因?

省钱,可不是光靠纸上的制度规定,背后还有铁的纪律作保障。

三公消费的持续瘦身,见证了作风建设的进程。这些年,我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。

比如,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反对四风的要求写进了纪律条文。很多违规的行为,比如超标准超范围接待、违规使用公车、公款旅游等,都属于违犯党纪。后果这么严重,花公款之前大家都要仔细掂量掂量了。

又比如,执纪审查的时候,对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、优先处置、不留情面,越往后执纪越严。

紧盯每个重要节假日,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,形成震慑。

对隐形变异问题高度警惕,不吃公款吃老板、违规支出变通下账、收送电子购物卡券、分批异地操办酒席、私车公养等等,都被重拳整治。

纪检监察机关拿出各种监督手段,明察暗访、交叉互查、专项督查。有些地方搭建了三公消费预警平台,消费一违规,系统就报警。

查处也从没放松过。今年,截至430,全国已有55995人因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。享乐、奢靡问题,依然是严查重点。

今年政府要过紧日子,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也会更严格,执纪肯定不会松。所以侥幸心理不要有,如果在三公消费上铺张浪费,就是和中央勤俭节约办事业的精神对着干,后果不是闹着玩儿。

钱花得少了,不代表工作能缩水。

有人想,三公经费少了,会不会影响政府效率?

其实,从干部的工作状态来讲,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限制三公消费,还有利于提高效率。

如果出个差,下级单位生怕接待不周到,聚餐喝顿酒,一醉到天明,顺道旅个游,五天变一旬。公车去上班,绕路办私事。谎称有公务,出国玩玩去……

这能不耽误工作?

还有更严重的后果: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,会消磨斗志、败坏初心,很多干部违法犯罪,就是从这上头开始的。

现在呢?把三公的钱包压了再压挤了再挤,挤掉水分,堵住漏洞。工作时间吃吃喝喝、游山玩水、开公车探亲这些事,想都别想了,专心致志工作吧,多想想怎么解决民生难题。特别是公务接待这一块的经费压减,意味着基层接待的任务变少、接待规格更简化,基层干部能腾出更多时间为老百姓办实事。

这对百姓是好事,对想干事的干部也是一种正向激励和保护。

也许有的干部会不太适应这种勒紧裤腰带的日子,但必须得适应,得习惯在严密的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。今年是特殊之年,国家和人民都不容易,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才能共渡难关,党员干部当然要带好这个头。

马上端午节了,过个遵规守纪、清爽干净的小长假,你准备好了吗?

(子不歇)

地址: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
版权所有: 长江师范学院纪检监察室